牡丹花是河南洛阳、山东菏泽、陕西延安、四川彭州、安徽铜陵的市花。这几个地方都是“牡丹之乡”,其中名气最大的是洛阳。
洛阳种植牡丹的历史当始于隋朝。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广集奇花异草,其中就有牡丹20箱。到了唐朝,洛阳牡丹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宋朝,洛阳的牡丹已名闻天下了,有了洛阳牡丹天下冠的美称。那时洛阳牡丹种植规模空前,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培育出许多名贵品种,像著名的姚黄、魏紫、洛阳红等就是那时培育出来的。
关于洛阳牡丹的来历,民间有一个传说。说唐朝时,武则天称帝后,为显示帝威,在一个严冬季节,下诏令百花齐放。诏令写道:“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不敢违旨,唯独牡丹不从,迟开半日,为此武则天大怒,令人将牡丹花连根刨起,并将其贬到洛阳。从此,牡丹的种植中心转移到了洛阳。
洛阳人民自古就有种花、赏花的习俗,尤其珍爱牡丹花,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牡丹花。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为官时,就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欧阳修深为感动,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作了详尽考察,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洛阳牡丹甲天下”,名不虚传,洛阳的牡丹较之其他地方的牡丹,花朵更为硕大,花色更为艳丽,花形更为典雅,长势更为茂盛。是何原因让洛阳的牡丹大放异彩?现在,这个谜已被解开。有关专家在对洛阳地区的土壤和水样进行了科学分析后,发现洛阳牡丹种植区的土壤中,锰、铜、锌、钼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上述元素能有效地促进植物细胞的生长和糖类、酶类的合成以及花蕾的形成。这些微量元素主要来自伊洛河流域广泛分布的古老火山岩。有了这种特定的土壤条件,再加上洛阳地区适宜的气候环境,所以洛阳的牡丹就格外出色了。正如欧阳修所写:“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目前,洛阳已建起了国家牡丹基因库,牡丹的种植面积已达7000多亩,年产商品牡丹苗200多万株、牡丹盆花80万株、鲜切花200多万株,产值已超过千万元。牡丹花还带动了洛阳的观光旅游业。洛阳从1983年起,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都要举办洛阳牡丹花会。花会期间,来洛阳旅游观看牡丹花的游客人山人海。2007年的牡丹花会,游客达1281万之多,其中境外游客就有8.76万人次,其收入近50亿人民币。
牡丹“国色天香”美称的由来
牡丹花品种丰富,花形多变,色彩绚丽,芳香怡人,古有“色可销魂,大可悦目,态可醉心”之说,是花中一杰,是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所以,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誉。
称牡丹花为“花中之王”,那是因为牡丹花在百花之中出类拔萃,无花能比,总领群芳,当之无愧。
称牡丹花为“国色天香”,则是源于古代诗人的名句。唐宋以来,牡丹花已成为花中珍品,文人墨客争相赋诗作词咏叹赞美之,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当时,种植牡丹已蔚然成风,皇家园林更是广为种植,皇帝也深深爱上了牡丹花,边赏牡丹花边赋诗也成了许多帝王的雅好。唐朝开成年间,唐文宗李昂有一次在御花园观赏牡丹时,问身边的画家程修己:“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为首出?”程修己回答说:“……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听后,细细品味这两句诗,认为用“国色”和“天香”来描绘牡丹花的姿色和芳香,很贴切,很有气势,用词也很有文采,大为赞赏。于是,牡丹花便有了“国色天香”的美称,也成了文人画家常用的词句,尤其是画家常常喜欢将自己的牡丹花画命名为《国色天香》。
牡丹“十绝”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酷爱着牡丹,将它视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在百花之中,具有十大优势,人们称之为“十绝”。
一是开候相宜,总领群芳。牡丹花开在谷雨前后,正当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之时,牡丹偕百花盛开,带来了满园春光,令人心旷神怡。正如诗人所说“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二是花朵硕大,雍容华贵。牡丹花大可盈尺,花瓣层叠,多达数百片,古老的牡丹珍品魏紫,其花瓣有六七百片之多;而且花姿端庄典雅,无花能与之媲美。
三是花色丰富,绚丽多彩。牡丹花有红、黄、白、粉、紫、紫红、墨、蓝、绿等多种花色,且花色纯正、亮丽。还有一花二色和花色变换的品种,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四是叶形奇美,碧绿千张。牡丹花花美叶也美,且互为衬托,相得益彰。
五是品种繁多,花形多变。据统计,隋唐时期牡丹品种就有23种,宋代有114种,明代有340种,清代有381种,现在约有462种。其花形有荷花形、菊花形、蔷薇形、托桂形、金环形、皇冠形、绣球形、千层台阁形、楼子台阁形等,花形多变,姿态万千。
六是株态苍奇、干枝虬曲。牡丹大株树干斑驳曲,苍劲中显示着青春不老的神态,犹如一幅古画。
七是花品高雅、劲骨刚正。有关牡丹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很多,其中牡丹多被拟人化,并被赋予高尚的品格,成为高洁、坚定、吉祥、美满的象征。
八是绝少娇气,易养好栽。牡丹的抗性极强,耐干旱贫瘠的土壤。秋季栽植季节,虽挖起暴晒数日,远运万里,亦能成活开花。我国甘肃陇西县黄土山上的牡丹,即使全年干旱无雨,也能存活下来。
九是花龄长久,寿逾百年。牡丹可以称得上是长寿树,百年以上的古牡丹很多,甚至还有千年以上的。前些年,在牡丹之乡洛阳就发现了一株千年牡丹,一位企业家还专门出资99万买下了它的冠名权,冠名为“全福千年牡丹王”。在民间庭院之中,几百年树龄的古牡丹也时有发现。
十是既供欣赏,又可食用。牡丹根可入药,称“丹皮”,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活血、散瘀之功效;其花可酿酒,也可食用。
牡丹有此“十绝”,怎么能不让人爱之入迷?
牡丹花名拾趣牡丹花美,花名也美。人们在给牡丹花品种起名时,多喜欢用美丽动听的词汇,将牡丹的国色天香展示给人们,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奇妙的遐想。其中,以美女命名的牡丹花名最富有情趣,用美女为花添情,用花为美女增色,二者交相辉映,越发突出牡丹花的典雅高贵。例如,将同一株花上开出红白两种颜色的牡丹花称作“二乔”,比作三国时的两位美女大乔、小乔;将白如云团的牡丹花比作嫦娥,称作“玉嫦娥”;将姿韵动人的牡丹花称作“昭君出塞”;将粉里透红的牡丹花称作“贵妃醉酒”、“贵妃出浴”、“醉美人”;将略带柔弱之态的牡丹花比作“西施”;将出神入化的牡丹花称作“洛神”等等,这些都使人们从花名中感受到了牡丹花的神韵和魅力所在。用美女命名的牡丹花还有白雪夫人、贵妃插翠、飞燕红妆、淑女妆、女娘子、少女妆、宫娥乔妆、天女散花等等,也都很传神。
人们还喜欢用景致为牡丹花命名,这类花名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感受,如昆山夜光、桃源仙景、锦绣河山、瑶池赏月、池塘晓月、平湖秋月、彩云映日、红霞映翠、蓝海碧波、碧波霞影、玉楼春雪、青山卧雪、山花烂漫、丛林尽染、红花叠翠、红花露霜、凌花晓翠、旭日东升、雨后风光、雨过天晴、中秋月、汉宫春、春晓、旭日、银月、朝霞、残雪等等。
用吉祥富贵之语命名,则显得很喜庆,如大富贵、吉祥红、状元红、祥云、云芳、洪福、理想、宏图、大展宏图、紫气东来、紫如意、金玉玺、寿星红、观音面、五子登科等等。
还有借珠宝命名寓意富贵的,如红宝石、蓝宝石、蓝田玉、紫玉、脂玉、冠世墨玉、无瑕玉、玛瑙红、玛瑙翠、珊瑚台、璎珞宝珠等等。
借色彩和花名命名的,则给人以鲜亮和艳丽多姿的感觉,如豆绿、脂红、沙白、晨红、泼墨紫、泼墨绿、大棕紫、白素素、朱砂红、御衣黄、锦袍红、葛巾紫、深黑紫、种生黑、垂头蓝、红莲、芙蓉、罂粟红、石榴红、桂花黄、丁香紫、小桃红、樱花粉、梨花雪、黑花葵、竹叶球、合欢娇、似荷莲等等。
还有用动物命名的,给人以充满生机、活泼可爱之感,如绿蝴蝶、白天鹅、醉鸳鸯、红麒麟、银狮子、白玉狮子、青龙卧墨池、乌龙捧盏、赤龙唤彩、乌龙集胜、白鹤卧云、鹦鹉戏梅、燕雀同春、百鸟朝凤等等。
还有不少是用姓氏和地名命名的,这些姓氏和地名多是牡丹品种的培育者或产地,如姚黄、魏紫、赵粉、欧碧、宋白、王红、左花、刘帅阁、苏家红、李园红、洛阳红、彭州紫、云南粉、四川白、成都白、延安红、梅州红、丹州红、岳阳红、青州红、丹景红、襄阳大红、神农花脸等等。
还有一种是以数字命名的,很有趣味,如一捻红、一品朱衣、二乔、三变赛玉、四旋、四月锦、五彩云、六对梅、七蕊、七富神、八宝香、八女侍春、九萼红、十样锦、百蝶舞、千心黄、万花一品等等。
还有一些牡丹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东方红、文革红、卫东红、跃进红、红宝书、迎红军、公社新升、红旗漫卷等等。这种命名的方法现在已很少使用了。
牡丹花名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这也为牡丹文化增添了色彩。
观赏牡丹花的胜地
牡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名花,被广泛种植于园林、寺庙、庭院之中,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颇具规模的牡丹花园,成为人们观赏牡丹花的胜地。如今,最有名的牡丹观赏胜地是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四川彭州,它们都是历史悠久的“牡丹之乡”,都有丰富的牡丹资源和著名的牡丹园。
洛阳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早在隋朝时就有了牡丹园;到了宋朝时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了。目前,洛阳有五个规模很大的专类牡丹园,其中国色牡丹园、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的牡丹尤为著名。这里的牡丹数量大,品种全,珍品多,牡丹文化氛围浓,是观赏牡丹花的理想之地。
菏泽,历史上称曹州。早在明朝时,这里的牡丹就名闻中外了。目前这里有六处颇有名气的牡丹园,其中曹州牡丹园、古今牡丹园最为著名。这里的牡丹花色丰富多彩,花形千变万化,具有花大、色艳、香浓、形美和根皮药用价值高的特点,是我国牡丹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地方。
彭州,古称天彭,唐代已有牡丹栽培,南宋时栽培最盛,为西南地区的栽培中心,号称“小西京”。这里观赏牡丹的胜地有两处,一是天彭牡丹园,一是丹景山。丹景山上遍植牡丹,是我国最大的山间牡丹观赏地,尤以山顶的牡丹坪、牡丹台为最佳。丹景山的牡丹多在山坡成片种植,有十万多株、两百多个品种,色艳动人,富有山野之趣。世界树木协会副主席奥斯蒂博士来此考察后,题词赞誉这里是“人间天堂”。
另外,陕西延安的万花山也是一处充满山野之趣的观赏牡丹花的胜地。这里有牡丹三万余株,其中有栽培牡丹也有野生牡丹,花色有黄、紫、红、白等,有当地品种12个,总面积近2000亩。
还有江苏盐城便仓镇的枯枝牡丹园,这是一处很有特色的牡丹园。这里的牡丹,平时枝枯叶瘦,但一到谷雨季节便生机勃勃地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来,花色为红白两色,十分娇美。这里的十余株枯枝牡丹据传是宋元时期的遗物,因此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艳美的牡丹,还可了解到有关枯枝牡丹的历史和传说。
安徽铜陵也是人们观赏牡丹花的好去处。这里种植的主要是药用牡丹,面积达一万多亩,盛开时可谓波澜壮阔,气势非凡。在市内天井湖公园内还有一座安徽省规模最大的观赏牡丹园,也值得一看。
最近,北京怀柔区桥梓镇建了一座北京国色天香牡丹园。这座牡丹园占地3000亩,园内种有中原、西北、江南、西南全国四大牡丹群和九大色系的牡丹近600种、100多万株。整个花园按太极图形设计,园内各个牡丹群都有栽培史和文化史说明,游客到此不仅能欣赏到雍容华贵的牡丹,还能了解到牡丹的千年历史文化,是一处极具特色的牡丹花观赏胜地。
此外,上海植物园牡丹园、龙华寺牡丹园、苏州木渎灵岩牡丹园、西安兴庆公园牡丹园、山西太原晋祠牡丹园、峨眉山万年寺牡丹园、杭州西湖牡丹园、甘肃兰州文化宫牡丹园及和平牡丹园,也都有一定的规模和丰富的牡丹文化底蕴,这些都是人们观赏、品味牡丹的佳境。
中国牡丹是如何传向世界的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其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关于牡丹作为男女爱情信物的记载。牡丹花大色艳,花姿端庄富贵,极具观赏价值,同时又具有突出的药用价值,1972年,在甘肃武威东汉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就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南北朝时,牡丹开始成为观赏花卉,距今已有1600年,随后得以迅速发展,被广泛种植,成了人们最喜爱的花卉,并一度成为国花。
中国牡丹传向国外,始于唐代。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日本高僧空海来中国长安青龙寺学佛,返回日本时,带走了几株牡丹,日本从此有了中国的牡丹。所以,日本人民至今仍称中国牡丹为“唐狮子”,寓意牡丹来自中国的唐朝。如今,牡丹已成为日本人民珍爱的花卉,它与樱花、菊花、荷花一起并列为日本皇家花卉。
中国牡丹传向欧洲的时间较晚。欧洲人最早是从运到欧洲的中国丝织品和瓷器上看到牡丹花的,但当时他们只是认为牡丹和中国的龙凤一样,是一种图腾,并不真实存在。直到1656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牡丹引入荷兰,他们才大为惊叹,没想到中国竟有如此美丽的花卉。1787年,英国邱园的约瑟夫班克斯让人为他从中国广州弄来了几株牡丹,从此,英国有了中国牡丹。现在,英国邱园已成为收集世界牡丹和芍药品种最齐全的专类园之一。
随着中国牡丹向西方的传播,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有了中国牡丹。1884年前后,一位法国神父又把我国云南原产的野生紫牡丹和黄牡丹引入法国,并用中国云南的黄牡丹作亲本选育出了一批黄色系品种,其中有的成了珍贵的黄色牡丹品种,受到人们的喜爱。
美国引种中国牡丹的时间较晚,直到1820年以后才从英国引入。1920年,美国的一位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来中国收集植物品种,他在西藏的一座喇嘛寺院里发现了一株花色艳丽、花姿婀娜的牡丹,立即被吸引住了,随后他采集了这株牡丹的种子寄回美国,并繁育成功。几年后,喇嘛寺遭到一场大火,牡丹被烧死。洛克得知后,又将那株牡丹在美国结出的种子回赠给了喇嘛寺,成就了一段佳话。
现在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都有了中国牡丹,中国牡丹已成了世界名花。
皇帝与牡丹牡丹花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富贵吉祥和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花自南北朝成为观赏花卉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的重要花木,深受帝王后妃的宠爱,并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于东都洛阳建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尤喜牡丹。他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来的名贵牡丹种植于西苑中。据唐代的《海山记》记载,隋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中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唐朝皇帝李隆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风流皇帝,关于他喜爱牡丹的故事流传很多。当唐玄宗李隆基听说民间有一位种植牡丹的高手宋单文时,便将他召至宫中为自己管理牡丹。宋单文在骊山植牡丹万余株,并培育出许多新品种,其中有一株能开出1200朵花来,而且花色极为绚丽。唐玄宗非常高兴,赏赐宋单文千两黄金。唐玄宗还让人在兴庆宫沉香亭旁广植牡丹,花开之时,便带宠妃杨贵妃前去欣赏。有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又来到沉香亭旁的牡丹园,看到满园的牡丹姹紫嫣红,如锦似绣,十分高兴。梨园名家李龟年带弟子前来助兴,正当他手握檀板,准备开唱时,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说罢,就命李龟年捧着御金花笺,去找翰林院学士李白,要他立即进宫现作新词。当时李白宿酒未醒,来到园中,见牡丹花国色天香,照映着明媚动人的杨贵妃,顿时文思泉涌,挥墨写下了三首《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诗中将杨贵妃比作牡丹花,并深受君王宠爱。唐玄宗大悦,命李龟年配曲以歌。杨贵妃随即载歌载舞,玄宗吹笛伴奏,尽兴而归,此事也被传为佳话。唐玄宗和杨贵妃均深爱牡丹花,为此,唐玄宗还专门赐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数株牡丹花以示宠信,杨国忠将其视为珍宝,植于家中。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起她与牡丹花,人们便会想到她发威贬牡丹到洛阳的传说,认为她是一位摧残牡丹的暴君。其实武则天是一位非常喜爱牡丹花,并对牡丹花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据舒元舆《牡丹赋序》说:“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这说明,武则天的家乡早有牡丹,而且品种比皇家园林中的还好,是武则天下令将其移植到宫中的。后来,武则天在洛阳建立武周神都时,又将长安的牡丹带到洛阳来,洛阳的牡丹相传从此得以发展。
宋徽宗赵佶也深爱牡丹花。宋徽宗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庸之君,但他却是酷爱艺术且成绩卓著的皇帝。他广造园林,收集奇花异石,尤喜牡丹。当时有彭州花农将牡丹名品叠罗红、胜叠罗(又名胜云红)嫁接到一起,使一株牡丹开出不同形状与颜色的花,轰动了京城。花农将此花献给了徽宗,徽宗见之,大为惊叹,称其“艳丽尊荣”,“造化密移如此”,并作诗《二花牡丹》大加赞美,还用瘦金体书之。他在诗前还加了一个注:“牡丹一本同干二花,其红深浅不同,名品实两种也。一曰叠罗红,一曰胜云红,艳丽尊荣,皆冠一时之妙,造化密移如此,褒赏之馀因成口占。”其诗则曰:“异品殊葩共翠柯,嫩红拂拂醉金荷。春罗几叠敷丹陛,云缕重萦浴绛河。玉鉴和鸣鸾对舞,宝枝连理锦成窠。东君造化胜前岁,吟绕清香故琢磨。”这足以说明宋徽宗对牡丹喜爱之深。
清朝末年,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对牡丹青睐有加,在故宫御花园、颐和园、圆明园都种有大量的名贵牡丹,以供她随时观赏。此外她还喜欢画牡丹花,她画的牡丹花雍容典雅,具有一定的水平,流传下来的有好几幅。慈禧在她主政期间,还将牡丹定为国花,并在颐和园仁寿殿建“国花台”,亦称“牡丹台”。
奇特的枯枝牡丹在江苏省盐城市南郊有一座千年古镇便仓。这是一个很小的镇子,但却很有名气,因为那里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枯枝牡丹园。
枯枝牡丹因其枝干似枯枝而得名。别看它枝梗干枯,憔悴欲朽,但却很神奇。它不仅花期早,花色艳丽,香气四溢,而且先开花后生叶;其枝干如用火点,顿时即可燃烧,被人称作奇花,是牡丹花中的怪杰。一般牡丹都在春天开花,而枯枝牡丹却常在深秋或隆冬开花。而且,每当无闰月的农历年份,枯枝牡丹每朵花开12瓣;如果碰上有闰月的农历年份,其花开放时都是13瓣,而且花蕊成黄色五角星状,这种奇异的变化至今仍令人费解。更为神奇的是,每当国家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它都有特殊的现象出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花开在开国大典之时。1959年,国庆10周年时,枯枝牡丹二度开花。1972年,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时,枯枝牡丹又在隆冬时绽放。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去世时,枯枝牡丹在当年10月30日竟开出了两朵白花,似在哀悼。当然这只是一种巧合现象,但也给枯枝牡丹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说起便仓枯枝牡丹的来历,还有不少珍闻轶事。
便仓枯枝牡丹园的原主人是卞济之。卞济之原籍苏州枫桥,曾任宋代陕西参知政事,为官清廉。宋亡之后,隐退苏州,后为避乱世,举家迁至东溟镇,即今便仓。迁居时,他带了红白两株洛阳牡丹种于院中。卞济之选此两色牡丹是为明志,取红色者,以示报国赤诚之心;取白色者,以示为官清正廉洁。
卞济之之子卞仕震曾做过元朝两淮盐运副使。卞仕震中年无子,后去扬州真武庙祈神求子,一年后,生一子,取名元亨。元亨生得丰额高颧,骨清神伟,聪颖多才,且臂力过人,曾空手打死老虎。元末,曾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军。张士诚被朱元璋打败后,元亨逃回故里,自称“东溟叟”,又号“柏门老人”。朱元璋登基后,多次召他为官,皆不出,只在家以读书作诗、栽养牡丹为乐。他在院中建东西两花坛,将红、白二色牡丹分植于两坛之中。朱元璋见其召而不出,将他发配至辽东戍边。元亨临行前对心爱的牡丹说:“待我南还花再开。”元亨走后,家人皆散去,只有一妾守护着牡丹。自元亨走后,牡丹始终没有再开花。到了永乐元年,枯枝牡丹忽然开花了,而那一年正是元亨获释之时。元亨回到家中,历十年沧桑,见故园依旧,尤其是牡丹花似为迎接他而怒放。他百感交集,写下了《戍归》诗一首:“丈夫志远遍天涯,一跨辽东忽到家。荒径尚存苍翠柏,故园犹有牡丹花。”又题咏牡丹一首:“牡丹本是亲手栽,十度春风九不开。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由此,枯枝牡丹更加神奇、闻名了。
到了清朝咸丰年间,鹾使(盐官)杨应广爱上了卞氏园中的枯枝牡丹,仗势强行夺去,但种下数年,不见花开。杨一怒之下,将牡丹连根拔起,抛之荒郊。卞氏后裔悄悄捡回,栽于原地,精心培育,牡丹又奇迹般地复活并开花了。
1938年,日军侵犯便仓时,枯枝牡丹园遭到毁坏,成了一片瓦砾。当地群众冒险将花根小心挖出,藏到自家菜园中,这才使枯枝牡丹得以留存。解放后,当地政府曾先后四次重修和改建枯枝牡丹园。如今的便仓枯枝牡丹园已成了一处苏州园林式的花园,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为该园题写了“枯枝牡丹园”横匾和“海水三千丈,牡丹七百年”的楹联。每到花开季节,园中的枯枝牡丹争相竞放,尤其是园中的那棵高1.9米、冠幅3.5米、着花近200朵、颜色红艳、花径18厘米、半重瓣的古老枯枝牡丹,更是格外引人注目。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观花者不计其数,盛况空前,大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景象。
趣说太空牡丹2002年3月25日至4月1日,中国首批200粒牡丹种子随“神舟三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108圈,在太空遨游6天零18个小时后,回到了地面。这批牡丹种子有黑花魁、丛中笑、景玉、露珠粉、红菊照水5个品种和红、粉、白、黑4种花色。
种子回到地面后,于2002年9月中旬被集中播种到曹州百花园中。2003年,种子开始发芽,至2007年4月共存活了28株,已有15株开始开花。这15株开花的“太空牡丹”中,有两株大的,都开出了十余朵花;一株是白色的,一株是墨黑色的,花朵大而娇艳。
据菏泽百花园高级农艺师孙景玉介绍,通过他多年观察,“太空牡丹”与普通牡丹相比,表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出土早,这批种子播下后,比普通牡丹早出土10天;二是植株长得快,与同龄普通牡丹相比,要高出20厘米;三是开花早,正常牡丹栽种要四五年才开花,而“太空牡丹”3年就结出了花蕾,有两株在2006年就首度开花,比普通牡丹提前1年开花;四是“太空牡丹”叶片细长,比普通牡丹长约5厘米。
太空育种专家指出,太空种子变异的原因是由于太空中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使植物DNA链条在特殊的方式下,基因发生了易位,产生了新的基因形。专家说,经过太空搭载培育出的一串红已显示出花期长和花色艳的变异优势;培育出的万寿菊则在整个株型上发生了变化,具有立体开花、一株万寿菊能开出300朵花的优点。所以,“太空牡丹”的变异优势,随着植株的长大,也可能会有更突出的表现,从而成为人们期望的别具特色的牡丹新品种。
趣说黑牡丹黑牡丹是牡丹中的珍品,比较少见,各地牡丹园都以拥有自己品牌的黑牡丹而觉得荣耀、自豪。像洛阳的黑花魁、黑撒金,菏泽的青龙卧墨池、冠世墨玉,彭州的彭州子等都是著名的黑牡丹。
所谓黑牡丹,并非纯黑色,只是紫红得发黑。多数黑牡丹莹润而富有光泽,有的花瓣基部还有黑紫斑,就像紫黑缎子一样,非常漂亮。黑牡丹比较稀少,所以格外珍贵,据说,彭州的黑牡丹彭州子的小苗就能卖到千元以上。
古时,黑牡丹更是珍稀之物。相传明末清初,人们所知道的黑牡丹只有两株,一株在西湖法相寺,一株在北京崇效寺,其中尤以崇效寺的黑牡丹最为有名,为此还留下不少趣事。有一年,寺中黑牡丹盛开时,竟引来了偷花“雅贼”。此“雅贼”翻墙而入,小心翼翼地摘了一朵后翻墙而去。还有一年,花开之时,退居林下的大学士王文韶派人到寺院,告诉寺僧,明日来观赏黑牡丹花。寺僧听说大学士要来,急忙预制精肴,恭候王文韶驾临。第二天一早,果然有一位王大人驾到,寺僧笑脸相迎,前后奔走招待,唯恐失礼。王大人既品尝了佳肴,又饱览名花,十分得意。临行时,寺僧为献殷勤,还将黑牡丹剪下插在瓶中送给王大人。这位王大人喜出望外,满意而归。午后,王文韶带三五知己,着小帽便服而来。寺僧见其轻车简从,漫不为礼。王文韶也不理会,径直去后院寻黑牡丹,但却遍寻不着,便转身到前院询问寺僧。寺僧这才如梦初醒,知道眼前这位才是真正的王大人,先来的那位只是捐班后补道的小官。寺僧十分懊恼,只好说明实情。王文韶大失所望,怅然而去。
顺便说一下,为什么自然界中黑色花卉特别少?有人对4197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黑色,只是蓝紫偏黑。科学家说这与太阳光有关。太阳光由7种单色光组成,光波长短不同,所含热量也不同。其中红、橙、黄为长波光,含热量较多;而青、蓝、紫为短波光,含热量较少。植物的花瓣比较娇嫩,极容易受高温的伤害,所以出于自我保护,花瓣一般是吸收含热量较少的蓝光、紫光,而将红光、橙光反射出去。因此,自然界中红色、橙色的花较多,蓝色、紫色的花较少,黑色花朵也就更少了。
紫斑牡丹的传说紫斑牡丹是牡丹的一个原始品种,因其花瓣近基部有明显的紫黑斑块而得名。其花有白、粉、紫等色,是传统的药用牡丹,被国家列为三级保护药用濒危珍稀植物。
紫斑牡丹多生长在我国西部地区。在古丝绸之路上,从天水到酒泉,由敦煌到张掖,都有紫斑牡丹栽培,优良的老品种有一百多个。据史书记载,酒泉、张掖等地的牡丹“花大如碗”,“有红、白、黄、紫四色,叶虽小,其香艳”。戊戌变法志士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任甘肃布政使时,其后花园的牡丹就很有名气,谭嗣同曾有记述并予以赞叹:“甘肃故产牡丹,而以署中所植为冠。凡百数十本,著花以百计,高或过屋。”说明园中的牡丹不仅品种好,而且数量多,高大古老。在甘肃陇西县首阳乡汪汉霖院内至今还保存有百年紫斑牡丹十余株,株高都在两米以上。湖北保康县海拔1120米的大水林场也有一株树龄在150年以上的紫斑牡丹,此树高2.55米,冠幅达4.65米,一次开花408朵。据牡丹专家洪涛教授介绍,这株野生牡丹无论是株的高度,还是树冠的直径距离,还是开花之多,在国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牡丹王”。
紫斑牡丹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明朝时,有一位饱学之士因看破红尘,厌恶官场,遂削发为僧,隐居于太白山白云寺,取法号“释易寿”。山寺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寺内广植牡丹。易寿擅长书画,佛事之外,便习字作画。易寿画技高超,所画牡丹细腻传神,宛若天成,凡观者无不拍手叫绝,求画者络绎不绝。一年春日,寺内牡丹争相竞开,引得八方香客前来进香拜佛、观花。这日,易寿正在寺院中对着牡丹专心作画,忽听院前人声嘈杂,只见一豪绅打扮者在众人簇拥下大摇大摆走进寺院,原来此人是当地有名的恶霸王无德。王无德来到易寿跟前,见其所画牡丹精美无比,便令家丁强行索要。易寿是何等人格,有德者向其索求,有求必应,易寿高兴赠送。今日无赖强行索要,易寿怒从心起,断然拒绝,随手将画撕碎,将笔投入砚台中,愤然而去。王无德无奈,只好悻悻离去。谁知,易寿投笔时,那砚台中溅出的墨汁正好落在牡丹花瓣之上,又顺着花瓣流到了花瓣基部,在那儿凝成块块紫斑。从此以后,寺中的牡丹在每年春季开花时,游客们都可清晰地看到花瓣基部上的紫斑。人们说这是易寿的正气凝结而成的,所以对这种牡丹格外敬重,称它为“紫斑牡丹”。
两株有名的“陪嫁牡丹”牡丹花花大色艳,雍容华贵,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吉祥富贵、幸福美满的象征,人们称它为“富贵花”。
古时,帝王将相、富贵人家在女儿出嫁时,常常在丰厚的嫁妆中,陪送一株名贵的牡丹花,借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高雅,也寄寓女儿婚姻美满幸福,永享荣华富贵,这种牡丹被人称作“陪嫁牡丹”。有两株清朝时期的“陪嫁牡丹”被保存至今,其中一株种在内蒙古宁城县长皋村农民乌向明家的院中。乌向明是内蒙古科尔伦王的后裔。清朝康熙年间,皇帝将一位近亲堂妹下嫁给了科尔伦为妻。公主出嫁时,皇帝特意送了一株宫廷中的名贵牡丹花作为陪嫁。这株宫廷中的牡丹随公主来到了科尔伦的王府。乾隆十一年,这株陪嫁牡丹随着科尔伦的第七子移植到了新王府。从此,这株牡丹再也没有被移动过,被科尔伦的后人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保存至今,如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内蒙古气候寒冷,每到冬天,科尔伦的后人都要用砖头在牡丹花树四周砌起高墙,里面填满粟皮糠封顶,为牡丹保暖,待春天再拆去砖墙,施以肥料。此法代代相传,使这株具有纪念意义的古牡丹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年年鲜花怒放。
另一株“陪嫁牡丹”生长在广东省乐昌县白石区谷家冲村欧继财家的院中。欧继财的远祖欧相玑曾在韶州府任职,其妻邓氏原籍洛阳。清朝乾隆年间,二人成婚时,邓氏的母亲送给女儿一株名贵的“醉酒杨妃”牡丹作为陪嫁物,这株陪嫁牡丹随邓氏来到了谷家冲欧家。谷家冲位于乐昌云祖仙山下,这里气候凉爽,很适宜牡丹生长;再加上欧家人将其视为纪念之物,精心护理,代代相传,使这株牡丹得以茁壮生长,现在它高1.8米,冠幅达2.5米,形态美观,年年花开满树。这株牡丹在欧家已传了6代,已有两百多年的树龄。
姚黄、魏紫的来历和传说姚黄和魏紫是牡丹花中的两个古老名贵品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宋时,姚黄和魏紫被视为牡丹中的极品,姚黄被称为“花王”,魏紫则为“花后”。那时,这两种牡丹花极为珍稀。据北宋周师原的《洛阳牡丹记》一书中所记,当时洛阳城中,每年也只能见到三四朵姚黄花,许多人不远千里赶来欣赏。洛阳城里的人们,更是倾城而出前往观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就特别珍爱姚黄和魏紫,他在《洛阳牡丹记》中对姚黄和魏紫作了专门介绍。他还作诗赞曰:“姚黄魏紫腰带,泼墨齐头藏绿叶。鹤翎添色又其次,此外虽妍犹婢妾。”在欧阳修眼中,只有姚黄魏紫最美艳,其他品种虽美也只能做“花王”、“花后”的婢妾。以至后来,姚黄魏紫成了赞美花卉名品的成语。
关于姚黄和魏紫的来历,经专家考证,姚黄是宋朝洛阳北邙山下白司马坡的姚氏家培育出来的。此花初开乳黄,盛开黄白,花瓣像涂了一层蜡,光泽照人,清香扑鼻,每朵花有花瓣三百多片,而且花朵出于叶丛上,具有傲骨豪气之态,显得典雅高贵。魏紫原为寿安山上的野生牡丹,由樵夫发现,被五代时后周宰相魏仁溥买下植入园中,其花为粉紫色,基部有黑紫晕斑,花瓣多达六百多片,花朵层叠高耸呈圆柱形,绚丽多姿,艳美无比。
千百年来,姚黄和魏紫一直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也流传下来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传说宋代邙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只有母子俩,靠儿子黄喜打柴维持生计。黄喜每天上山打柴时,都要经过一眼清泉。清泉的背后立有一石人,其旁有一株美丽的紫色牡丹花。黄喜每次经过这里时,总要在石人跟前停一停,或休息一会儿,或吃点干粮,然后捧几捧泉水浇浇紫花牡丹。
有一天,黄喜打了很多柴,挑在肩上感到有点吃力。这时,从后面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说要帮他挑柴,不由分说地将柴挑起就走。黄喜急忙在后面追赶,却怎么也赶不上。回到家中,黄喜的母亲见儿子带回一个这么勤劳漂亮的姑娘,非常高兴,便和姑娘拉起了家常。姑娘说,她叫紫姑,家住邙山山腰,父母早亡,只剩她一人。黄喜的母亲说,既然你家中已无别人,就在我这住下,做我的儿媳妇吧。姑娘爽快地答应了。黄喜自然是喜出望外,乐上眉梢。
黄母急着要给儿子办喜事,但紫姑却说要100天后才能成亲。原来,紫姑有一颗宝珠,她和黄喜要轮流含在嘴里100天才能结婚,否则成不了夫妻。从那以后,黄喜和紫姑便轮流含着这颗宝珠。到了第99天时,黄喜照常上山砍柴。当他走到石人旁时,石人忽然说话了,说紫姑是个花妖,就是那株紫花牡丹变的,那珠子会把他的元气吸干,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他就没命了;要想活命,今天必须把珠子吞下去。黄喜半信半疑,回到家中想了想,还是信了石人的话,将珠子咽了下去。在一旁的紫姑见黄喜将宝珠咽了下去,大吃一惊,急忙问他为什么要将宝珠吞下去。黄喜便将石人所说的话讲了出来。
紫姑听了,知道是石人在从中作祟,便向黄母和黄喜说了实情。原来那石人是一个石头精,一直想霸占紫姑,但因紫姑有护身宝珠而不能得逞。只要黄喜和紫姑将宝珠含在口中坚持100天,石头精就无法再捣乱了,他们就可以结为夫妇;如今失去了宝珠,两人都会死去。黄喜听了后悔莫及,提起斧头,上山将石人砍了个粉碎。过了不久,黄喜腹痛难忍,口渴似火,他跑到泉边去喝水,但仍然止不住疼痛,最后他跳进了泉中。紫姑赶来后,也随黄喜一起跳了进去。
后来,人们在清泉旁发现了两株牡丹,一株开黄花,一株开紫花,花姿美丽,清香怡人,人们都说,这是黄喜和紫姑变的。这两株牡丹在清泉旁相依生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分别被洛阳城里的姚家和魏家移进了花园。移入姚家的那株黄牡丹,被人称作“姚黄”;移到魏家的紫牡丹,被人唤作“魏紫”。于是,人间就有了姚黄、魏紫这两种名贵牡丹品种。
关于魏紫牡丹的由来,还有两个传说。一说,一个叫魏璞的书生进京赶考归来,在洛阳城外一条小溪旁见到一株无人照看的牡丹。这株牡丹姿态不凡,但生得极为瘦弱,显然是缺水少肥。书生甚是怜悯,决心带回家去精心护养,便小心地将其连土挖起,装入盆中。当他走到半路时,天色已晚,不小心被一块巨石绊倒,花盆摔出老远。他急忙用手去拿,只觉得地上湿漉漉的。他怕牡丹受伤,便用手挖了个坑,将牡丹埋入其中。待到天亮,才发现自己的腿受了伤,流了很多血,那湿漉漉的地就是他的鲜血浸润而成的。后来,这株牡丹长得特别茂盛,紫红色的花开得又大又艳。人们说这是魏璞的血滋润的结果,所以便把这株紫色的牡丹命名为“魏紫”。
另外一个传说是,说有一年,朱元璋带着军师刘伯温及一班文武大臣来曹州观赏牡丹花。朱元璋在一处牡丹园中看到各色牡丹争奇斗艳,香气袭人,竟胜过他的御花园。于是,他马上下了一道圣旨,要将全园的牡丹都移植到御花园去。这时刘伯温却悄悄地对着朱元璋的耳朵嘀咕了几句,朱元璋马上改口,说只把园门前的那一株牡丹挖走。花农赵义大喜,心想满园的牡丹总算保住了,可赵义的妻子魏花却哭得死去活来。赵义急忙问她为何如此伤心,魏花只得道出实情,说:“我本是这里的牡丹花仙,见你勤劳、善良,便和你结为夫妻。没想到今天被刘伯温识破,要将我带走,但他带走我的人,却带不走我的心,带不走我的根。我已身怀六甲,这根我就留在树下。”说罢,一阵风起,魏花已不知去向。朱元璋等人带着牡丹浩浩荡荡回京去了。赵义想到平日夫妻恩爱,今日见妻子突然离去,不胜悲伤,扑倒在花坑前痛哭不止。没想到,到了第二年春天,在被挖走的那株牡丹的花坑里,竟然长出一株新的牡丹,并很快开出美丽的紫红色花朵,花开得又大又美,花瓣多达六七百片,香气袭人,引得四周的村民都赶来观看。大家都说这是牡丹仙子魏花的孩子,于是便叫这花为“魏子”,因花是紫色,“紫”与“子”又谐音,所以,后来就改称“魏紫”了。
两种牡丹珍品的传说郁金裙牡丹和青龙卧墨池牡丹是众多的牡丹名品中的珍贵品种。正是因为它们珍贵、艳美,受人宠爱,所以也都流传有美丽动人的传说。
郁金裙因其花色艳丽,香味浓郁,花瓣像美女带褶皱的裙子,故名郁金裙。在牡丹之乡曹州,传说郁金裙是刘邦的贵妃戚姬的化身。说当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项羽自称西楚霸王。第二年,刘邦趁项羽攻打各国之机,一举攻占了项羽的临时都城彭城(今徐州)。项羽得知后,亲率精兵赶了回来,刘邦率军抵抗,但寡不敌众,只得弃城而逃。项羽紧紧追赶,打得刘邦溃不成军。最后,刘邦单枪匹马逃到了曹州东南的戚家村。此时刘邦已精疲力竭,而身后追兵将至。危急之时,他忽然瞥见一户人家的花园里,有一老翁和一年轻女子正在修剪花枝。刘邦急忙走上前去,说自己是刘邦手下,正被人追赶,请老翁和姑娘搭救。姑娘急中生智,指了指园中的枯井。老翁会意,将刘邦藏到里面。刘邦的坐骑还在院中,机灵的姑娘又捡起一木棍,用力打了马几下,那马便向村外跑去。就这样,老翁和姑娘救下了刘邦。老翁姓戚,是戚家村的花农。那姑娘是他女儿,年方十八,长得眉清目秀。刘邦遂生爱慕之心,于是,他向戚翁说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戚家父女闻言,急忙跪拜。刘邦说,快快起身,我还要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呢。他还允诺将来得了天下,就封戚女为贵妃。刘邦得天下后,果然将戚女迎进宫中,封为贵妃,并将其所生儿子取名如意。如意聪明过人,刘邦有意立如意为太子,但尚未办好此事便驾崩了。刘邦死后,戚姬和如意都遭吕后残害。戚姬家乡的人们对她们母子的遭遇非常同情,特为戚姬修了一座“戚姬寺”,并在寺中种下了许多牡丹。待牡丹开花时,人们发现花开得非常俊美,花边带着褶皱,就像戚姬平日穿的裙子,还散发着浓郁的香味。人们都说这是戚夫人的化身,就称此花为“郁金裙”。
青龙卧墨池牡丹为紫红色,其色黑中透红,紫黑发亮,青色的花心弯弯曲曲,像一条小青龙卧在花中,故得“青龙卧墨池”之美名。
有关“青龙卧墨池”的传说非常动人。相传,看守王母娘娘瑶池的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听说“曹州牡丹甲天下”,就想下凡亲自去看一看。一天,小青龙趁王母娘娘外出,变成一位年轻公子来到曹州。他原想曹州牡丹盛开,一定很热闹。没想到,他所见到的曹州一片荒凉,土地干裂,庄稼枯死,牡丹则叶黄枝枯。他走进一家牡丹园,问一老者,说谷雨已到,牡丹为何不开?老者告诉他,这里已经两年没有下雨了,牡丹都要旱死了,还能开花吗?这里的百姓天天去龙王庙求雨,龙王就是不开恩,曹州的百姓眼看没有活路了。小青龙听了心里很难过,决心去东海龙王那里求雨。谁知,小青龙一提曹州大旱,老龙王便勃然大怒,说他两年前命人从曹州移来10株牡丹,栽到龙宫中,牡丹竟然一直不开花,所以,他下令三年不给曹州降雨,让牡丹全部干死。小青龙向老龙王解释,牡丹原种在土中,在人间开花,如今移至龙宫,当然不能吐蕊,并求老龙王开恩,给曹州降雨,救救百姓。老龙王不但不听,还命小青龙立即回瑶池,不然就要治他的罪。
小青龙向老龙王求雨不成,便想到瑶池的仙水,心想如果能吸得一些仙水洒到曹州,曹州人民和曹州牡丹就都有救了。于是急忙赶回瑶池,张开大口,吸足了瑶池的仙水,从空中洒向了曹州。曹州顷刻下了一场透雨,庄稼得救了,牡丹也开花了。有一株百年红牡丹,经仙水沐浴后竟化身成了一位红衣少女,她就是牡丹仙女。仙女对小青龙说:“感谢你的救命之恩,只是你回不了瑶池了,赶快躲一躲吧。”小青龙说,王母娘娘有照妖镜,我躲到那里都能被照出来,现在万物已得救,我甘愿回去服罪。牡丹仙女说,我把你藏在心中,他们还能找到你吗?小青龙说,你是红色,难以隐藏,如果是黑色就好了。话没说完,仙女就突然不见了,此时王母娘娘已派人来捉拿小青龙了。小青龙正待束手就擒,只见仙女变成一个通身黑得发亮的姑娘来到他面前,对他说:“赶快藏到我的心里去。”说罢变成了一株牡丹,紫黑色的花朵慢慢展开,小青龙立即跳进花心之中藏了起来,躲过了一劫。但牡丹仙女因浸了墨汁,不能再成仙;小青龙也遭魔法,无法还原,一直卧在花心之中。于是,人间有了一种珍稀的牡丹品种—“青龙卧墨池”。
洛阳“千年牡丹王”在洛阳的邙山之巅,有一座著名的洛阳国家牡丹园。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国家级牡丹观赏专类园,同时又是国家牡丹基因库。据专家考证,这里原是隋代西苑以及唐代神都苑的旧址,北宋至民国时期辟为私家园林。这里拥有一批大株古老的凤丹牡丹,因此牡丹原生于邙山,邙山原称凤凰山,故称其为凤丹。凤丹牡丹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牡丹,其根系发达,生命力极强。洛阳国家牡丹园保存下来的这一片凤丹牡丹林,其株高都在1.5米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株,树龄在千年以上,被人称作“千年牡丹王”。其株高近2.8米,花径粗13厘米至20厘米,花期长达一个多月,着花有百朵以上,为国内所罕见。牡丹园中的一块巨石记载了这株牡丹王的来历:“……(国家牡丹园)之中,有千年牡丹林,皆为千年传世之名品。林中有最古之牡丹一株,考之乃隋朝西苑之遗物、武皇御封之花魁,历悠悠千载风雨而不老,每当花开,众艳气削,香飘十里,观者如潮。”有趣的是,在“千年牡丹王”旁,还有一株高大的千年凤丹牡丹,人称“千年牡丹后”;在“花王”和“花后”之间,有一株小巧的凤丹牡丹,人称“牡丹王子”。三株牡丹相偎相依,甚是亲密。
洛阳人民将“千年牡丹王”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引以为豪。前不久,洛阳的一家企业以99万人民币的高价,取得了这株千年牡丹王的冠名权,冠名为“全福千年牡丹王”。
2007年4月18日下午6时,洛阳国家牡丹园还专门为这株千年牡丹王举行了隆重的请花盛典。请花盛典是唐朝时形成的请花礼俗,是将牡丹花王最先开放的九朵花取下,用其制作花饼并敬献名贤。这九朵花,唐朝时称“九宫宝花”,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和”的象征,寓意深刻。用“九宫宝花”做成的牡丹饼,被称为“神品”。从洛阳国家牡丹园千年牡丹王上请下的“九宫宝花”,将严格按照唐代御厨膳饮规范,制成“千年牡丹王九宫鲜花宝饼”,并请一流的大师制作九层宝函,予以精心包装,使众人充分领略“九宫鲜花宝饼”的丰采神韵,并将其献给天下名人。
洛阳国家牡丹园的千年牡丹王请花盛典仪式隆重而热烈,有关人士说,这对弘扬洛阳的牡丹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菏泽古牡丹的故事菏泽古称曹州,是著名的牡丹之乡,明朝时就享有“曹州牡丹甲于海内”之盛誉。现今菏泽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花色品种450多个,是全国最大的牡丹花卉生产基地和良种培育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外。
菏泽由于牡丹种植历史悠久,现今保存下来的百年以上的古牡丹很多。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欲恢复牡丹台遗址,需找寻适合栽植于此的牡丹。山东省政府得知后,便从菏泽挑选了9株百年以上的名贵牡丹赠予圆明园。这9株百年牡丹高都在2米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株,树龄有150多年,高2.5米。一次就选赠9株百年古牡丹,这足以说明菏泽古牡丹存量之丰富。
菏泽古牡丹中比较有名的,是百花园牡丹园东南隅的那株“玉翠荷花”。这株牡丹是明朝万历年间工部尚书何应瑞府邸花园的遗物,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此树高2.6米,冠径4米,每年着花400余朵。曾有诗人写诗赞叹道:“花王奇艳斗春风,香霭天姿别样雄。漫惹群芳羞玉色,浑疑神女下瑶宫。娉婷叶伴晴空碧,绰约花随旭日红。若起香魂轻点染,定从云气上仙穹。”
曹州牡丹园的一株“百年牡丹王”也很有名,每到花期便花满枝头,非常壮观。关于曹州牡丹王,还有一个故事。说民国初年时,曹州赵楼村南有一株150多年树龄的古牡丹,树形高大壮丽,花色红似胭脂,人称“牡丹王”,远近闻名。每到花开之时,着花数百朵,红霞一片,香气袭人,前来观赏者络绎不绝。当时,曹州镇守史陆郎斋看中了这株古牡丹,多次提出要购买“牡丹王”,均遭花农拒绝。陆郎斋非常恼怒,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后来,袁世凯上台,准备登基做皇帝,陆郎斋借机祝贺送礼,命手下强行挖走了“牡丹王”。陆郎斋得到了“牡丹王”,得意洋洋,认为自己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他亲自用专车将“牡丹王”运抵北京,献给袁世凯。袁世凯见此稀世牡丹,喜出望外,果然奖赏了陆郎斋,让他官职连升三级。袁世凯令陆郎斋将“牡丹王”送到他老家,种到他的花园中,但不久“牡丹王”便枯死了。后来袁世凯被人们赶下了台,陆郎斋也遭到了乡民们的唾骂。
绝壁上的千年白牡丹树在安徽巢湖市的巢湖南岸,有高山名银屏山。山中有一仙人洞,洞上是一巨大的绝壁,高一百多米,凌空欲坠。就在这悬崖绝壁之上,生长着一株白牡丹树,高一米多,苍翠挺拔,每逢谷雨前后如期开花,花色洁白如玉,人称“天下第一花”,又称“银屏奇花”。
这株奇异的白牡丹何时扎根于此,无人能说得清。据《巢县志》记载,北宋著名学者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受庐州太守李不疑之邀,曾春游银屏山的仙人洞,观赏过此花,并写有《仙人洞看花》一诗。若以此为据,此花在绝壁之上生长已有千年之久。《巢县志》还记载有清代诗人周人俊曾写诗赞叹此花曰:“水流石脚苔痕绉,树拂云根鸟梦赊。半局残棋今冷落,一声清磬破繁华。笑他仙境红尘扰,峭壁犹开富贵花。”这说明,这处绝壁上的牡丹花千百年来一直完好地生长着。
奇花长在绝壁之上,绝非人工栽培,那它到底是怎样长上去的呢?许多美丽的传说由此而生。一说武则天称帝之后,为显示帝威浩荡,于严冬之时,诏令百花齐放。百花多不敢违旨,唯牡丹拒不从命。武则天遂将牡丹逐出上林苑。牡丹五姐妹中的红、黄、绿、紫仙子分别落户长安、洛阳、曹州、亳州,只有五妹白牡丹看各处都不满意,于是巡游千山万水,最后来到巢湖,看中了银屏山的秀美风光,决意留在此处,便化为一片白云飘浮到银屏绝壁之上,现身于绝壁缝隙之中,成了一株亭亭玉立的白牡丹。另一个传说是“吕洞宾戏白牡丹”。说古代有一位新科状元,为还愿四处募捐造洛阳大桥,为此到处奔波,十分辛苦。天上的白牡丹仙子被其诚意所感动,决心助他一臂之力。一日,白牡丹仙子化作一位美丽的姑娘,站在河边向众人表示,谁能用元宝击中她,她就嫁给谁。于是不少富家子弟纷纷向她投掷元宝,但却无一击中,白牡丹仙子就这样为新科状元凑齐了造桥的费用。然而,就在她要离去时,却被云游到此的吕洞宾击中,两人发生了一番争执。后此事被玉帝得知,白牡丹仙子因私自下凡,违犯天条,被贬入凡尘。被贬的白牡丹仙子来到银屏山仙人洞上的绝壁上,化作一株美丽的白牡丹,并在每年谷雨前后含苞吐蕊。
传说是美好的,但它只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想象而已。专家认为,此牡丹生长在连人都无法攀援的绝壁之上,很可能是喜鹊或其他鸟类衔得牡丹花籽,无意落于壁缝之中,受大自然润育长成。据说这里被开发为风景区之前,白牡丹树下就有一个老鹰窝。
当地百姓还传说,这株白牡丹很有灵性,其花开花谢可预兆年成的丰歉。此树如花开得早,花朵少,必有旱灾;花开得迟,花朵多,必有涝灾。如1991年是这株白牡丹花开花最多的一年,而这一年恰恰发了洪灾。但专家们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其花期和花朵数量的变化,只与当年开花前的气温、湿度、降水有关,与是否发生旱涝现象并没有必然联系。
这株奇异的白牡丹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1943年3月,侵华日军进犯银屏山时,曾派士兵架设云梯去挖掘这株千年白牡丹。令人称奇的是,就在此时天气突变,顷刻风雨大作,日本士兵不得不急忙退了下来。见挖掘不成,日军便下令用炮轰击牡丹,一时间,炮火轰鸣,乱石纷飞,绝壁上的白牡丹遭到重创。所有的人都以为它会就此枯萎。但后来,其老根又重新长出翠绿的枝条,并继续开出洁白的花朵。人们无不啧啧称奇。
如今,这株生长在绝壁上的奇异白牡丹,已成了当地著名的景点。为了便于人们观赏,当地政府特意建了一座观花楼,还在绝壁之上刻下“银屏奇花”四个大字。每到花开之时,慕名前来观赏的游客有好几万人。
汉牡丹的故事在河北邢台市柏乡县北郝村,有一座占地3600平方米的汉牡丹园。园内种有大量的牡丹、芍药,还建有一座汉牡丹碑亭。这里因有一株颇具传奇色彩的汉牡丹而闻名。
据县志记载,这株汉牡丹高两米多,枝粗如椽,花大如盘,同株异花,花香扑鼻,每年开花千余朵,而且花瓣落地不枯。上个世纪70年代初,汉牡丹所在地还是一所小学校时,有人看到过这株汉牡丹,说它有三米多高,花阴覆盖了半个院子,树上的几十朵花形状不一,有大有小,有单瓣,也有复瓣;花色也各异,有色浓的,有色浅的,很是奇特。
人们称这株奇特的牡丹为汉牡丹,是因为它有一段与汉光武帝刘秀有关的传奇故事。说西汉末年,王莽废汉自立,下令捉拿汉室宗亲刘秀。刘秀逃至北郝村的一座破庙时,见院中有一株牡丹,便急忙躲到牡丹树下。牡丹突然变得枝繁叶茂,将刘秀遮得严严实实。王莽领追兵赶到破庙,只见庙中有一株牡丹,并无刘秀的踪影,便带兵离去。刘秀得救后,在庙壁上题写了一首诗:“小王避乱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唯有牡丹花数枝,忠心不改向君王。”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村里的人们在庙壁上见到这首诗后,方知牡丹救的是刘秀,于是对这株牡丹越发敬重和爱护,并称它为“汉牡丹”。这则传说使这株牡丹闻名遐迩,但现在人们见到的汉牡丹,高不到一米,树干也并不粗壮。有人说这是从老株上重新发育出来的,但名气依旧很大,慕名前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古牡丹撷趣我国是牡丹花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保留下来的古牡丹树很多,洛阳、菏泽、彭州等地,都有许多百年以上的古牡丹。彭州有个百年牡丹园,园中就植有300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精品。除此之外,全国许多地方也有古牡丹发现。
山西晋城市陵川县焦光家的院子中就有一株远近闻名的“牡丹王”。这株“牡丹王”高2.16米,冠幅3.25米,呈半球状,长势茂盛。此树本是陵川著名的西溪千年牡丹的后裔,四十多年前,焦光家的先祖将其移植到了自家院内。令人惊奇的是,这株古老的牡丹王每年能开八百多朵艳丽硕大的花。2006年,中国科学院的刘政安博士专程来陵川观赏这株牡丹花王,认为它是一株千年丰花牡丹品种,开花之多为国内罕见。
热情好客的焦光夫妇,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欣赏到“牡丹王”雍容华贵的风姿,每到开花季节,他们就举办民间牡丹花会,欢迎八方来客到自家院中赏花吟诗,交流养花经验。
在河南洛阳市城南的伊川县吕店乡清泉寺村李建锁、李建和兄弟俩的农家小院中,有一株清代顺治年间的古牡丹。其树高1.5米,冠幅约2米,干基径27厘米,开紫粉色花,重瓣平头,花径20厘米,每年开花近百朵。此牡丹为李氏祖辈所种,李氏家族曾做过清代武士教头,因其弟子做了大官,而被加封。当年在自家花园中种下的这株牡丹,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在浙江慈溪掌起镇长溪村王黎明家的院子中,也有一株高1.5米,树围要3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古牡丹,树龄已有两百多年,品种是传统的古老名贵品种魏紫。据王黎明的家谱记载,他的祖辈是从山西太原迁至掌起的。后来家族事业发达,在这里修建了24间走马楼,并在院中种下了4株象征富贵繁荣的洛阳牡丹。家谱上还特别注明,对这些牡丹“只准老死,不准买卖”。到王黎明祖父时,还剩3株。到1958年,又有2株相继死去,如今只剩下1株。这株古牡丹至今仍枝叶繁茂,每年能开三四十朵花,被家人视为珍宝。
在山西临汾古县也有一株长势茂盛的古牡丹。相传,这是一株唐代牡丹,距今已有1000多年,枝干都已木质化,树高近2米,冠幅3米多。每到开花季节,能开花四五百朵。2006年它竟开了586朵,花色洁白,布满枝头,蔚为壮观,人称“千年神牡丹”。当地政府在此建起了牡丹园、赏花亭,形成了一处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还有人围绕古牡丹出了一幅上联,向人们征集下联。上联是“古风古韵古县古牡丹古今飘香”,有兴趣者,不妨试试续上下联。
在山西太原寺东北的双塔寺内,有8株明代的紫云霞牡丹。其中最大的一株高2.4米,冠幅3米多,最粗的干径10厘米,花呈粉紫红色,花径有20厘米,大如盘,每年着花300多朵。这8株古牡丹是明万历年间建造寺院时种植的,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在旅游胜地峨眉山,有一座万年寺,建于晋代。寺内有两池牡丹,近百株,品种多为七蕊牡丹。其中有一株高2.4米,干径32厘米,冠幅近2米,花粉红色,重瓣平头,树龄已有两百多年,开花时,一般能着花40多朵,非常艳丽。
上海龙华寺后院也有一株古牡丹,品种是粉妆楼,为清代咸丰年间所植,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
2007年4月19日,在河南新乡辉县关山风景区还发现了一株野生牡丹王。当时,河南科技学院植物学教授孟丽率学生在此进行植物资源调查,意外地发现了一片野生牡丹群落,有上千株野生牡丹,其中最大的一株树龄竟在三百年以上,孟教授称它为“关山野牡丹王”。这株野牡丹王虽然古老,但仍长势茂盛,枝繁叶茂,花满枝头,花色洁白如玉,非常美丽。
梅 花
漫话市花梅花
梅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原产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关于梅的记载。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墓葬出土的铜鼎中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两百多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开始从种梅收果转为种梅赏花了。西汉初期朝廷修上林苑时,在各地进献的奇花异树中就有梅花树,而且当时有了许多品种,如朱梅、侯梅、胭脂梅、同心梅、丽友梅、紫蒂梅等,还有了以梅花传递友谊和爱情的风俗。梅花开在隆冬,清丽多姿,幽香袭人,具有特殊的风姿和神韵,所以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种梅、赏梅、品梅的风气也越来越浓厚。到了唐宋时期,这种风气达到了高潮,许多文人雅士甚至帝王都争相咏颂、赞美梅花,将其视为“花中君子”和高尚品格的象征。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与梅花有关的有趣的故事。
人们将五瓣梅花视为吉祥之物,认为它代表着喜庆、热烈、美满、和谐、繁荣和幸福等祥瑞之意。人们所说的“梅开五福”,就是指梅花五瓣象征的“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太平”;在辛亥革命时期,五福又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的大团结。旧时,梅花还被认为具有四德:“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一枝有十朵花的梅花插于瓶中,桌上再放十枚古铜钱,寓意“十全十美”。“喜上眉梢”也是借“眉”与“梅”的谐音表示幸福快乐。
我国人民对梅花有特殊的感情,许多地方有种梅花的传统,有着悠久的种梅历史和深厚的梅文化底蕴。所以,在推选市花时,许多城市选取了梅花,如江苏的南京、无锡、泰州,广东的梅州,湖北的武汉、丹江口、鄂州,安徽的淮北,台湾的南投等等。
南京人民爱梅由来已久,早在元朝时,南京就开始广植梅花了,此后相沿不衰。尤其在明朝,钟山脚下种有大片梅树,是一处赏梅胜地。当时这里的梅树上都挂有“御用”二字的木牌,所结的梅子仅供皇帝祭祀之用。明代刑律严酷,所以游人虽多,但无人敢攀枝摘花,因此梅林茂盛,景致迷人。如今南京的梅花山更是以梅花名闻天下,满山遍野的梅花树有400多亩、1.3万多株和200多个品种。花开之时,整座山变成了梅花的海洋,人们徜徉其中,欣赏着如玉似霞、一望无际的花海,闻着幽幽扑鼻的花香,如临仙境一般。南京人自古有探梅、赏梅的习俗,每当此时,人们携亲带友上山赏梅,其乐融融。每年来南京赏梅的游客更是多达四五十万人,“龙蟠胜地,春风十里梅花”的景观令世人倾倒。
广东梅州自古就多梅花,地名就由梅花而来。古时梅江两岸遍地皆梅花,被誉为“十里梅溪”。现在梅州仍保留有许多百年以上的古梅树。叶剑英元帅曾写有“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的诗句,用以赞叹梅州种梅历史悠久。梅州人爱梅花,最爱的是梅花质朴无华的气质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它体现了客家先民南迁时披荆斩棘、忍辱负重、不怕挫折、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如今,这种精神已成了梅州人的象征,激励着梅州人民不惧艰险、开拓进取,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不息。所以,梅州人选梅花为市花有着更深的寓意